雷曼迷你債券涉127億 苦主損失慘重
迷你債券問題愈演愈烈,購入債券的苦主昨天向監管機構提出申訴,並表示擬採取集體訴訟討回公道。是次事件受害者茅頭和政黨直指中介機構的銷售手法,相信將成為日後事件的關鍵。
證監會昨天表示,迷你債券其實是一個品牌,是由Pacific International Finance Ltd所發行的信貸掛鈎票據,其實是債權證的一種。據悉,Pacific International Finance過去曾與雷曼投資銀行有關。
推銷員操守成關鍵
根據證監會的資料,目前本港這類的產品總值三百六十億元,其中雷曼的迷你債券則約一百二十七億元。市場人士估計,苦主損失共約數十億元。
目前監管金融產品銷售的主要是證監會和金融管理局,但證監會和金管局均不會審批具體的金融產品。其實證監會只是負責審批銷售有關產品的推廣資料是否有足夠的披露,並不會就產品本身發表意見。證監會的《操守準則》就銷售過程作出規管。
而金融管理局則負責監管銀行在銷售產品時是否按《操守準則》銷售有關產品。證監會則負責監管證券行在銷售有關產品上的操守。
監管機制遭質疑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昨天表示,目前掌握的訊息看來,事態相當嚴重,而且涉及金融機構的銷售手法。他對商業銀行銷售投資銀行的複雜金融產品表示懷疑,並指出該黨在律師等專業人員之協助下,在了解有關產品尚且有一定困難,而銀行職員卻將迷你債券產品銷售予退休人士。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表示,會跟進事件是否涉及本港的監管體制問題,及有關監管制度和執行過程是否有問題。
證監會負責人表示已增派人手接聽查詢熱線電話,至今已處理逾七百八十項查詢和逾一百三十宗投訴,現正將與銀行涉嫌不當銷售行為有關的投訴轉介金管局作進一步跟進。證監會亦已聯同金管局安排雷曼迷你債券的分銷商設立熱線,處理投資者的查詢及投訴。
本港證券行新鴻基證券過去在銷售迷你債券方面也相當活躍,該公司昨天表示,迷你債券是由Lehman Brothers Asia Limited安排提供之信貸相聯產品,經香港和澳門多個分銷商發售,新鴻基金融是該產品的協調分銷商。
證監會指出,這類產品的發行商一般利用來自投資者的款項買入抵押品,然後作出若干「掉期」財務安排,從而令發行商得以將產品的潛在整體回報提升至高於傳統銀行存款的回報水平。
這些「掉期」安排,通常與若干擁有高信貸評級的參考機構有關連。
然而,若其中一家參考機構或掉期對手方無力償債,整個架構便會失效,有關產品便須平倉,而抵押品亦會被變賣套現。
該會表示,已要求雷曼相關衍生工具產品的受託人,盡快就產品的善後安排作公布,並提醒投資者,迷你債券的抵押品雖已與雷曼的清盤資產分開存放,受託人亦有責任以符合投資者最佳利益的方式處理資產,但投資者可取回的金額,可能會少於甚或遠少於他們投資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