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滙金財力有限 回購能力成疑

滙金財力有限 回購能力成疑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A股持續創新低,中國政府終於採取措施以增持和回購股份的方式穩定證券市場,儘管政策細節欠奉,但消息令中港股市再度瘋狂。不過,到底政策實質對股市的幫助有多大,投資者值得三思。
回購股份並非一蹴即就,大股東增持股份相對較直接、簡單。作為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大股東的中央滙金,表示將增持三家銀行的股份。據市場的估計滙金擁有的來自旗下銀行的股息收入不過約九百億元人民幣。而此九百億元相當於三家銀行的流通市值不過杯水車薪。
以工商銀行為例,其流通股份為百分之十六點七,H股市值約三千八百多億元,中國銀行的流通股比例為百分之十八,H股市值約二千五百多億元。《華夏時報》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滙金內部人士表示,滙金動用入市的資金將最多能達到二千億元人民幣。
至於國資委旗下一百四十七家中央企業增持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則需要端視各公司的資金情況。上周四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說希望得到金融方面支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市場普遍將中央滙金、國資委和證監會的行動視為中央的救市行動,但其實至今為止中央推出的政策均是按市場化的手法,改善市場情況和信心,而並非赤裸裸的行政干預或直接入市。
其實國資委、中央滙金和證監會對是次穩定股市的措施的公布只停留在概念階段,很多細節仍沒有披露。包括錢從何來?增持和回購的規模有多大?增持和回購是否包括H股?根據有關部門披露的情況,基本是中央將鼓勵企業母公司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和鼓勵上市公司自行回購股份。
在回購股份方面,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積極性成為事件的關鍵。首先上市公司需要三分之二股東批准,要動用自己的資金回購股份,在回購期間也不可以集資,回購股份要根據公司法規定要在十日內註銷。
其實即使上市公司願意回購股份,也須要經過冗長的程式,而且各上市公司回購時間也將相當分散。而且根據本報記者接觸的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層,對有關政策仍未知情,其對回購股份的態度和啟動回購的時間仍是未知數。
再者涉及的上市公司有多少?目前國資委一百四十七家中央企業,在港有上市公司的約二、三十家。根據內地媒體的統計,中央企業在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約三百家。
據《華夏時報》報道,增持股份並不限於中央企業,也包括地方企業。地方國企增持、回購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問題,在地方企業改革處的牽頭下,已經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細則,現已會簽完畢,目前已報至國資委辦公廳等待下發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