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負和與零和遊戲的分別-涂國彬

2008年9月20日負和與零和遊戲的分別涂國彬
「Long Short有方」作者牛刀兄提及拙文(刊於本報8月4日及7日)討論投資和投機,以博弈論語言為投資、賭博及投機下定義,分屬正和、負和及零和遊戲。牛刀兄認為,界定後兩者分別尚未清楚,故本文嘗試解答一下。
不同遊戲有不同效果,隨着時間愈長,整體而言,正和遊戲參與者愈有信心肯定其回報是正數,負和遊戲參與者則可預期趨向負數,零和遊戲的預期值則為零。重點不是個別參與者(不論是散戶、大戶或港府)個別時段的戰績如何,而是事先知道的遊戲規則是否有利於參與者。
極端一點,即使賭徒在葡京「賭大小」連贏多次,又或馬會在大熱門馬匹身上淨賠錢給全港馬迷,也不能由此而否定這種遊戲的負和性質,也不能否定整體賭徒長賭必然輸錢給葡京或馬會這個事實。性質是遊戲開始前已確定的,縱有贏大錢的賭徒,但無損預期值的參考作用。事實上,任何一個賭徒也無法確定自己剛好是贏大錢的人,而基於葡京或賽馬會的「抽水」方式,賭徒客觀而理性的預期值是負回報。
股市是另一回事。持之以恒買入持有一個足夠分散的股票組合,近百年數據顯示,跑贏其他投資工具。固然個別單一股份,即使強如滙控(005)或微軟,我也不敢肯定明天絕不出事。不過,若是全球各地不同行業分散的股票指數,長線放個十年八載,除非世界末日,否則大可放心。簡言之,股市雖不乏輸身家者,而就算升市也有人輸錢,但不足以否定上述股票組合投資的正和性質。
至於牛刀兄的強項滙市投機,更可說明投機何以是零和。即使不計期貨合約贏輸抵銷的零和性質,單看滙價已相當明顯。經濟學說的是相對價格,有別於一般人日常買賣的習慣,因為平日價錢是統一以本幣單位量度。滙價卻很清楚,一種貨幣的滙價,總是相對於另一種貨幣來表達。美元相對澳元上升,即澳元相對美元下跌,零和也。
上述界定並非只是象牙塔學者的話題,其實更關乎市場參與者切身利益。如果真可保證次次出擊皆有收穫,則牛刀兄說得對,不必在乎是投資、投機或賭博,反正賺到錢,運氣也好,眼光也好,全不相干。問題是參與者事前無法保證。
正因事前無法預知任何短時間內的買賣是贏是輸,才要對整個遊戲有認識,知道總的來說是否贏多輸少,畢竟每玩一次都有成本,決策者事先要心裏有數,就算是捱打,也要知道值得捱下去。不過,涉及真金白銀關乎身家的,豈能不以作戰般的思維來看待?至於牛刀兄所提出的港府買入港交所(388)股票例子,正好顯出界定遊戲性質的重要性。畢竟到今天為止,誰知道港府買入的原因是什麼? markto@pru.com.hk
信誠證券資產管理部聯席董事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