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馬家輝 - 銀行謠言短訊滿天飛

東亞銀行遭謠言中傷而引起擠提,政府提醒市民,透過電話短訊傳播虛假消息,最高可被判監五年。擾亂金融,可惡之極,大家切勿以身試法。
刻意散播虛假消息,當然是「其心可誅」而其行也應罰,但問題是,假如是朋友之間的善意提醒呢?某甲聽到了某個負面消息,擔心某乙未知,把消息轉傳,算不算犯法?如果某甲剛好交遊滿天下,把消息透過短訊轉告予超過二百位朋友,那又算不算「廣泛散布謠言」?再如果某甲因為在中學時國文考試年年取 A 而立志以范仲淹為榜樣,「先天下之憂而憂」,把聽來的虛假消息利用短訊或在互聯網上發布給所有生張熟魏,那又如何?
難證誹謗之罪
再說一句比較極端的笑話:擠提事件發生後,互聯網上立即有潮水般的討論,有不少人刻薄地說,「都叫咗東亞的李公子唔好日日『三點不露』,走去酒店長房瞓晏覺㗎啦!咁鬼懶惰,間銀行想唔執笠都難」;甚至有人寫道,「李公子成日同後生女搭飛機去巴黎偷歡,唔用心睇住間銀行,今次唔死,下次都死」……這都是尖酸之極的嘲諷話,無厘頭地把銀行管理層的私生活跟銀行表現掛鈎,但值此人心怯弱的不穩時勢,很難保證不會令人對銀行實力深感懷疑並由此取出存款,請問銀行是否有理由發出律師信控其誹謗?政府又會否控其擾亂金融?一個消息是否虛假,有事實可供驗證,但要證明發布消息的理由是為了「擾亂金融」或「出於善意」,恐怕有點困難。坦白說,一聽到東亞不穩的消息,我也即時發短訊給三代之內的遠親近親。今時今日,為了健康飲牛奶卻反得腎結石;為了穩健投資購買債券卻可變血本無歸;加薪3%,通脹7%,處處是風險,生活無保障,打工仔若不積極自我保護,世上根本沒有人會保護你。所以,東亞話事人叫存戶保持冷靜,雖是善意,但市民終究愈來愈有「不冷靜的理由」,誰叫這個世界變得愈來愈不安全?
口傳危言起風波
廣發善意短訊的人當然不止於我。上周去德國柏林開會,周末下機,啟動手機,接到的第一個短訊來自一位投資界朋友,他向來冷靜沉着,這回卻用非常肉緊的語氣寫道,聞說獅子銀行將受次按影響而「爆煲」崩潰,各路英雄應趁美國救市的短期利好消息把手上相關股票出清,否則,血本無歸,一泡眼淚,與人無尤。
讀完短訊,我打電話向幾位銀行界朋友查問,有趣的是,他們都是前一句斬釘截鐵地說「不太可能」,後一句卻又有所保留地說出「之不過,最近聽講佢地又真係裁員得幾犀利」或「聽講佢地的高層頻頻召開秘密會議」之類聯想或傳言,可見在英美金融風波的吹襲下,杯弓蛇影,世上彷彿沒有任何事情不可能,再小的謠言,亦有機會像滾雪球般累積、拓展成為干擾金融的罪魁禍首。
金融投資經常提及所謂「風險」,其實,謠言亦是一種可怕的風險,金融商品下次應在宣傳說明書上列明「謠言風險足以致命」的提醒語了。

狄高 - 雅虎蘋果另闢瀏覽器以外戰線

Google 推出 Chrome 之後,市場形勢驟變,大型資訊科技公司需要重新作出部署,考慮是否都要推出本身的瀏覽器,以保持市場優勢,不致被 Google 再一次拋離。推出瀏覽器涉及投資極大,隨時成為一個無底深淵,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遠離這條戰線反而是上策,最好是實行「藍海戰術」,選擇瀏覽器以外的戰線,另闢新天地。
Chrome 的面世使互聯網重回上世紀末的瀏覽器大戰,不過,這次不同當年只有 Netscape 與微軟 IE 之爭,也不是大衛對哥利亞的懸殊之局,而是 Firefox、IE 及 Chrome 三方鼎足而立,各方實力同樣強大。對於其他資訊科技公司而言,不能以隔岸觀火的心態處之,事關大火會燒過來,應要保持危機感,如果有一方勝利的話,有可能在互聯網呼風喚雨,那就大事不好了。
雅虎轉以內容為主
科技公司苦於審度如何避免受戰火影響,雅虎共同創辦人 David Filo 不認為公司會跟進這場瀏覽器大戰。他表示,雅虎寧願把心力集中在改善現有產品,如開放雅虎首頁、雅虎電郵和其他應用程式,為 My Yahoo 制定起始頁等。事實上,以現在雅虎的財力以及業務方向,是不宜與微軟、Google 作出正面對抗,最好集中現時的業務方針。
雅虎定位開始慢慢改變,搜尋服務有意外判予 Google,由對方提供服務,使公司集中在前線的應用服務。雅虎嘗試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綜合性網站,以內容為主,技術為副,發展為一個綜合的內容平台,因此雅虎願意與 Google 合作,又加入開放源碼陣營,目的是利用外界的力量來壯大自己。未來的雅虎,有如現在的電視台、傳統的電子媒體一樣,成為提供資訊服務的供應商,這是雅虎的一條正確出路。
傳統的電子媒體公司如新聞集團、NBC 電視台,皆不是第一代的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在網上的思維和營運手法都是沿用傳統媒體那一套,所以現階段仍未有能力與雅虎比拚。況且,目前的互聯網市場已非憑技術就可以取勝,重點反而是鬥互聯網服務的質素,不必用技術來打低對手。
除了瀏覽器外,手機上網服務也是一個潛力市場,小小的手機如能順利取得突破,日後必能領導資訊科技發展的路向。手機的應用多是獨立性,還兼有視像、短訊等應用服務,因此不一定要選用瀏覽器,至於與互聯網連繫的服務,暫時仍未出現一個主流,Web Service 是一個較有潛力的應用方案,所以其發展備受企業、網站的關注。Web Service 最大特點是不需在瀏覽器上發展,只要開發一種夠運行 Web Service 的軟件能便可。
蘋果建手機平台
蘋果開始嘗試建立 App Store 為日後的手機應用平台,目前 iPhone 正在使用,但不排除日後可以用到其他手機之上,或者直接從手機上下載服務。此外,手機即時通訊軟件有很好的發展潛力,以上皆遠離瀏覽器的戰線,但卻是消費者渴求的應用服務。

任志剛 - 聯滙是穩定香港金融最佳方案

踏入9月最後一個星期果是多事之秋?今年是聯繫滙率制度推出二十五周年,正當我準備寫關於聯滙制度和促使其誕生的金融危機的時候,卻要再處理另一場危機。兩場危機固然有其不同:當年的大致只牽涉香港,但今次卻屬國際層面,源頭是美國為首的已發展市場,香港難免受影響。然而,兩場危機亦具重要的相同之處,就是同樣關乎信心問題。二十五年前的危機涉及對香港前途和港元幣值的信心,目前的則涉及對全球金融體系的信心。「信心」是聯滙制度賴以成功及有效運作的關鍵,趁此時刻回顧二十五年前的情景正合時宜。
回顧83年金融危機
在1983年9月前出生的年輕人即使對於二十五年前香港經歷的境況沒有深刻印象,也可能聽過父母憶述:超市日用品貨架空空如也,大米廁紙尿布等被搶購一空;自動櫃員機前以至某一兩間銀行的分行出現爭相提款的長龍。報章盡是香港貨幣及銀行危機的頭條消息,還記得其中一份有關港元滙價跌至每美元兌9.60港元的標題特別大,幾乎佔去頭版半頁篇幅,但我已忘了是9月24日(星期六)抑或其後兩天的報道。
奇怪的是,我最近發現我的日誌在那一段日子是空白一片的,就像沒事發生一樣,只有1983年9月23日「下午4時30分至5時30分,香港電台節目」一項。其實,我當時已忙得透不過氣來,哪有時間寫日誌?我記得當時非常擔心金融體系崩潰,但可以做的只是不斷追縱滙率變化(那時港元兩日內貶值15%)、接收銀行提交的最新市況報告、開會商討對策(儘管可以做的其實不多)、草擬有關接管某間發生事故的本地銀行的政策文件等等。當時可說是心力交瘁。
管理市場預期
至於那場貨幣和銀行危機是否可以避免,實在很難判斷。香港當時尚未實行有效的貨幣調控,但縱然有,為穩住滙率而須收緊貨幣供應的幅度將會很大,足以窒礙經濟,引發銀行危機。不過政府當局擁有有效的貨幣調控權總比沒有的好,所以我們在及後的二十五年裏積極推行貨幣改革。
公眾對港元的信心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而這份信心得來不易。有些人輕率地認為,可完全交由市場定律去決定。但其實當局是有必要實行貨幣調控,具體地說是調控貨幣供應或貨幣定價,或同時調控兩者。另有一些人雖同意當局調控貨幣,但認為應採用非酌情的模式,即不涉及當局酌情決定,以取得最大的公信力。我認為這只是程度大小的問題。規範化機制的規則有可能被利用,以致損害公眾利益。若貨幣規則一方面具透明度,另一方面卻欠缺靈活性,加上市場規模較小、流動性高、資金進出自由,無疑造就了供人操控市場的條件。要貨幣穩定須先有穩健的貨幣制度,而國際金融瞬息萬變,金融創新推波助瀾,貨幣制度必須能應付本地以至國際金融市場隨時出現的變化,其穩健性才可建立起來。此外,為減少不穩定因素造成的衝擊,當局愈來愈有需要管理好市場預期。
香港過去二十五年平安度過不同經濟周期及金融危機,其間聯繫滙率制度發揮舉足輕重的定錨作用,使我們保持貨幣穩定。面對當前金融動盪帶來的不明朗及波動愈漸增加,我們將繼續保持高度戒備,不斷完善現有機制,讓我們竭盡所能應付香港貨幣及金融體系面對的一切風雨。
金融管理局總裁

投資組 - 高級債券仍屬防守資產

昨天本欄訪問的理財顧問強調,投資者不應因為雷曼兄弟違約及迷你債券事件,而成了驚弓之鳥懼怕債券風險。對籌謀個人退休金或以保守收息為上的投資者,能夠動輒以幾十萬元購買迷你債券,見出他們也是具能力購買個別企業債券的一群。
外資流走市況脆弱
對於債券投資,過去幾年資金充斥市場,債券息率低得教投資者提不起勁,而且通脹抬頭,許多投資者二話不說棄債取股。不過,眼下債券價格下跌,孳息水平上升至近年高位;加上全球經濟大有機會步入衰退周期,投資者投資債券基金以外,個別企業債券是否另一個開始值得考慮的選擇呢?以亞洲區的投資級別(Investment Grade)債券為例,分析員及基金經理認為,儘管今年價格下跌,但選取質素高的公司債券仍是防守資產。
先說市況。無論是投資或投機評級企業債券,今年以來價格反覆下跌,上周在雷曼的風暴中同樣急挫,息差已擴闊至近年新高,意味價格急跌。
瑞士銀行財富管理董事保慧思【左圖】說:「高息(投機)級別自年初開始已不甚理想,以致許多企業的融資成本抽升至相當中高水平,以摩根大通亞洲企業債券指數為例,在9月19日息差擴闊至很高水平,高息類別甚至達985點子,而投資級別息差則達320點子,說明投資者對區內債券的風險容納程度收細。」
保慧思表示:「亞洲高息債券息差已擴闊至近年高位,以中國房地產為例,一些債券孳息率已升至『受壓』水平,相等於發債價的四至六成而已。」至於投資級別債券,她指出,雖然投資級別債券有下跌,但以一些五至八年期的大型企業為例,目前孳息率6至6.5厘,相較一個月前擴闊約70至80個點子,票面則下跌2%至3%,跌幅可以說是相對温和。只是上星期區內投資級別債券與全球市況一樣慘遭沽售,保慧思解釋,亞洲債券的投資者來自美國大型機構,上周資金回流,故出現全面拋售。
投資者毋須急於入市
9月19日,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報3.78厘;換言之,目前投資級別債券孳息可接近7厘水平。而按昨天湯森路透報價,香港的高級別企債中,即將到期的債券如港鐵(066)2009年及2010年期的兩批債券價格仍屬高水平,而尚有十年到期的和記黃埔(013)債券孳息率約6至7厘水平,稍低於票息【表】。
不過,與此同時,與歐美及新興市場債券一樣,市場風險上升,抽高信貸違約掉期價格,保障債券違約的成本上升,發債體的違約預期風險也隨之上升。然而,保慧思說:「高評級債券其實顯得具防守性,依然有機會復元過來;只是眼下投資者並不須急於進入市場。」安本資產管理亞洲固定收益投資部主管Anthony Michael認同說:「某程度上,高級別債券將會繼續被視為防守性資產,但是投資者必須很關注金融機構資本結構的一舉一動。」
回報較存款高
信貸市場風險驟變,近期私人投資者都採取沽售動作,畢竟不願冒信貸風險;不過,也有投資者在「防守資產」前提下對債券興趣提高。保慧思不諱言說:「區內投資者向來對債券都感到興趣,只是未及股票而已,但投資者都想賺取較存款理想的回報,而且把資金放入安全資產中,故對債券的興趣事宜有所提高,在6至7月份時的查問也增加,投資者一般可買三至四隻債券或近十隻債券的組合。」
由同一個發債體發出的債券,可以有不同種類,審視債券的關鍵因素在那方面?保慧思表示:「除了評級高低、現金及負債水平之外,投資者需要看清楚不同債券的條款,例如屬於次級還是優先類別,或者對發債體公司債務比率是否具一定要求,這些條款都能夠進一步保障投資者。」

龐寶林 - 市場信心弱 港股奇迹未能延續

正當美國的金融海嘯略為退潮之際,餘波卻衝擊着港人對香港金融體系的信心。在港發售的總值127億元的票據,又稱為「迷你債券」的保本產品,其掉期擔保人雷曼兄弟已告清盤,「保本產品」不再保本。更不幸是,這些產品買入的抵押債務證券(CDO)受次按問題影響而大幅貶值,因此這些迷你債券的投資者,可能面對龐大虧蝕。
此事令港人成為驚弓之鳥,對金融產品甚至銀行存款的信心也有所動搖,令造謠者有機可乘。周三有傳言指香港第五大銀行東亞(023)財政不穩,引發大批存戶提款。東亞立即召開記者會澄清,表示截至6月底,銀行的綜合資產為3966億元,資本充足比率為14.6%,遠超過國際水平。財政司司長辦公室及金融管理局也表示,本地銀行體系穩健,有充足的流動資金,有關東亞銀行的傳言是沒有根據的。
筆者聽到傳聞後,只是一笑置之。東亞主要從事傳統銀行業務,與雷曼這些投行根本完全不同,加上業務大多在香港。目前香港經濟表現仍理想,失業率維持低企,市民還款能力應沒問題。此外,銀行承造物業按揭,一般要求提供三成首期,近期樓價調整溫和,不會影響銀行的穩定性,因此東亞出現資本不足的機會很微。即使擠提,相信同業及金管局也會為東亞提供短期資金,令東亞有能力面對大量提款。
內地飲品業復元需時
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財產,聽見銀行擠提自然擔心。我們更重視自己的健康,奈何亦受到衝擊。內地奶類製品被發現含有三聚氰胺,令多名內地及本港市民(主要為兒童)患上腎結石。為保障自己及子女健康,市民對內地奶類製品避之則吉。內地乳製品公司股價首當其衝,大幅下挫。
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乳業問題未解之際,近日內地又有謠言指出,質檢總局抽查酒類產品中,在貴州茅台、山東張裕、中糧長城和青島啤酒中發現致癌物質亞硝酸鈉,雖然純屬傳聞,但已令一眾內地酒業股顯著下跌。筆者相信,消費者對內地飲品失去的信心,最少要三個月至半年才能復元,乳類製品所受影響可能為時更長,始終人們喝奶是為求健康,如今弄巧反拙,或會改變人們喝奶的習慣,可能以荳奶取代。喝奶的習慣改變,其影響是長遠的。記得2000年日本乳業公司雪印的產品含菌,令全國逾萬人食物中毒,此事令雪印的產品盡失民心,結果出現連續四年虧損。
去年8月17日港股出現V形大反彈。這個「大奇迹日」象徵着奇迹的開始,因為恒指由20000點水平,在短短兩個月間升至30000點以上。上周9月18日港股V形反彈,可惜這個在熊市下出現的「大奇迹日」未能延續奇迹,恒指反彈至最高19800點水平便無以為繼,回落至19000點水平整固。
筆者相信,拆息高企是大市向上的主要阻力。一個月及三個月港元銀行同業拆息升至4厘水平,高於按揭貸款的利率,對依賴拆入資金的中小型銀行影響最大。美國財政部建議動用7000億美元收購金融業的不良資產,惟國會議員反對聲音較預期多,措施未獲國會通過,相信在措施未被通過前,市場會較謹慎,銀行不願冒險借出資金,拆息高企情況仍難改變。
然而筆者相信,措施最終可獲通過,因為措施可令金融機構問題更快浮面,從而有效解決問題。屆時拆息將回落,而港股亦可望有較理想表現。
以往在反彈市中,內房股反彈力總是最強,但上周反彈市內房股卻表現一般,只有龍頭股中國海外(688)較佳,其他內房股反彈後很快從高位回落,甚至跌穿「大奇迹日」的低位。現在很多內房股面對的不是盈利倒退的問題,而是生存問題。它們資金缺口龐大,若未能把手上物業套現還債,隨時有倒閉危機。面對這情況,資金自然不敢沾手這類股份,股價走勢豈能轉強?
模擬組合暫停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第三季度調查數據顯示,未來三個月打算買房的居民人數僅佔13.3%,創1999年調查開始以來最低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和廣州等一級城市該比例還不足10%。面對股市低迷,居民置業意願大幅下跌,儲蓄成了居民首選。市民置業心態的轉變,對內地房地產商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由於筆者有為客戶管理投資組合及基金,又同時在本欄撰寫模擬股票組合,為避免利益衝突及符合證監會規定,買賣會有很多限制。鑑於近日市況波動,筆者希望管理客戶組合及基金時更有彈性,故暫停本欄的模擬組合,請讀者見諒。
讀者請注意股票價格可升亦可跌。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文內股票組合亦只是模擬,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及股票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股份。作者為證監持牌人士,本人或其公司戶口並沒有持有上述提及股份。

畢老林 - 英倫二叔公生意興隆

東亞銀行(023)出現擠提潮,周三全港分行人龍處處。這宗駭人聽聞的事件(香港上次爆發銀行擠提,是幾時的事?),令老畢想起去年9月在英國發生的北岩(Northern Rock)擠提風波。
如果記憶無誤,北岩事件在英倫屬「百年一遇」,起初英國政府拍心口揚言北岩財政狀況穩健,但當局愈急於穩定民心,存戶愈是快馬加鞭跑到銀行提款。政府無法與私人投資者達成協議,北岩「失救」,英國當局在無計可施下,終於宣布把北岩國有化。
東亞財政極穩健,在金管局和各界力撑下,事件暫告平息下來。
東亞擠提的來龍去脈和最新發展,留待老記發掘。老畢今天要談的,是香港前祖家英國的一個有趣現象:金融危機令當舖(pawnshops)生意興隆客似雲來。
典當業有人類第二古老行業之稱,在香港,攞嘢去二叔公處當,丟臉兼難聽,若非山窮水盡,沒有人願意踏足當舖。典當在英國卻非什麼見不得光的事,不少當舖以連鎖店形式運作,在市中心黃金地段不難發現它們的蹤迹。
信貸危機愈演愈烈,舉世目光盡在美國,但英國的情況其實更惡劣。北岩國有化先於華府接管兩房、樓市泡沫爆得比花旗更「甘」,加上早年英國房地產興旺,吸引不少港人隔山買牛,如今紛紛坐艇。英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是自認有國際視野的港人不可不注意的。
今時今日,英國全國共有八百餘家當舖,八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百多家。探訪金髮二叔公雖不似在香港般「大吉利是」,但自然也非值得大鑼大鼓的東西。不過,形勢比人強,在急須快錢應急時,到當舖走一轉,勝過叩英倫版安信兄弟的大門。
英國經濟每下愈況,當舖客戶已不限於信貸紀錄差的一群,無錢出糧給伙計的老闆甚至有頭有面的商家闊太,把金勞、首飾、藝術品統統拿去當,時有所聞。
據英國全國典當經紀協會的數字,當舖生意在今年上半年激增三成,跑贏飽受信貸緊縮打擊的傳統銀行成條街。
二叔公雖不是大耳窿,但閣下不是等錢救急,斷不會輕叩當舖的門,息高不在話下。在英倫,向二叔公求助,代價可以高達年息70厘。閣下可能問,息這麼高,何不問銀行借?那你肯定未入過當舖。二叔公可愛之處是認「貨」不認人,借不借、借多少,只看抵押品價值,其餘一概不理。銀行則問長問短,又要入息證明,又要資產抵押,費時失事,難濟燃眉之急。
英國最大當舖經營商H&T集團,2004年在倫敦證交所上市(代號HAT),當時在全國只有五十四家分店,近年急劇擴展,今天已激增至九十五家,即上市四年分店數目幾近翻一番。今年上半年,H&T營業額上升14%,盈利激增79%至460萬英鎊(約6900萬港元)。
單看盈利數字,H&T賺的好像是有限錢,但如果英國經濟一如財相戴理德所言,處於六十年來最黑暗的日子,則必有更多人迫於無奈探訪二叔公,當舖有望成為信貸全面萎縮下,金融業中唯一仍然大有可為的環節。
香港當舖規模細小業者分散,難成氣候,本地經濟也未差到市民要靠典當度日。不過,強如東亞也被源於萬里之外的金融海嘯牽連,對經濟前景誰敢樂觀?不過,要上市都殯儀館先啦,幾時輪到當舖!

陸文 - 市況膠着待救市方案落實向好

全球股市呈拉鋸膠着局面,靜待美國國會在7000億美元方案作討價還價進程,無疑計劃一旦難產,構成的信心危機破壞力大,令現階段入市抱較保守態度頗為正常。
昨天支持大市來自內地憧憬有新政策出台,包括放寬股票孖展措施,令大批證券行股份有表現,加上早前對內地中小型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措施正式實施,為市場提供1500億元流動資金,刺激A股上升約3%。
不過,本地重磅股全線高位受壓,大市及個別股份均現先升後軟,恒指持續在19000點水平附近拉鋸,成交額回落至522.3億元,顯示市場信心有待康復。
面對海外不明朗因素待消,短期好淡爭持未休,在預期救市方案最終能通過,為第四季提供較穩定走勢,維持建議利用短期回吐作吸納,回補跌幅已大的股份淡倉,內地政策亦有一定憧憬刺激性,重試20000點機會不低。
中移動(941)母公司部分資金被國資委調配至聯通(762)母公司,被視為政策傾斜訊息,事實內地未來對不同行業國企的政策調校,有扶助亦有抑制,令企業財富朝向更均衡分配,未來展望國企業務,要留意政府這大股東的政策取態。經歷近年一批商品及金融企業盈利躍升,令一批用家出現虧損,看來市場將陸續察覺更多對各行業政策傾斜情況,這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逐步成型,或許是從摸着石頭過河中逐步演變成局。
股神扮好友為己為人
近期股神畢非德為全球低迷的金融市場打氣,繼日前表示斥資50億美元收購高盛優先股及另外50億美元收購高盛普通股認股證;昨天再向傳媒表示旗下巴郡基金考慮洽購AIG若干業務,並預期AIG不少業務將在未來一、二年放售,未悉是否導致近期有傳聞AIG亞洲部分業務可能易手,但這屬後話,無疑目前市場對這批金融機構前景存有頗大疑慮,上日已指出其發行債券價格持續下跌,相關保險成本正增加,擔心正受修訂困擾的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可能未能通過及效果欠佳;不過,畢非德近期高調做好友,以其過往的良好投資紀錄,着實值得參考。
畢非德此舉亦屬為己為人,一旦救市方案意外地難產,其引發的全球性金融風暴破壞力何其大,肯定巴郡基金虧損遠高於投資百億元的高盛金融工具,從大批美國著名學者及自由市場主義政客議員不滿引發次按危機的華爾街財技高薪管理層把龐大虧損轉嫁美國納稅人,並破壞自由市場自行汰弱留強的傳統資本主義精神,目前正不斷提出方案修訂,特別是對高層人士的懲罰,加強相關業務管制勢在必行。不過,面對市場信心正加速下降,不予以有力的干預扶助,構成的破壞絕非目前國會議員所能承擔,因此維持最終在修訂下獲通過,至於能否奏效還要在未來半年才能見真章;配合中港基本環境,未來一段日子對港股及中資股有望審慎樂觀,令第四季投資市場不致步入嚴冬。
維護品牌有責
東亞銀行(023)受中傷謠言困擾事件應可望平息,股價重返26元水平,未悉李嘉誠與李國寶增持情況,但近年本港銀行在經營零售金融產品及理財業務過分積極,以重視銀行財務狀況為主的銀監會管核下,未有對其推介一些投資銀行的結構金融產品加以太大監管,證監會亦以相關產品文件內容有交代不予干預,結果導致雷曼兄弟債券事件,目前尚有不少基金及保險公司投資結構產品存虧損風險未浮現,事實作為信託人及零售推介的銀行,其承擔的法律責任應不大,但卻大大損害存戶對集團的信任性,特別是目前不少銀行把其客戶財務資料給予前線銷售理財部門職員獲悉,結果在達致配額壓力下出現令部分客戶未能充分掌握可能承受的風險責任,已把畢生儲蓄認購。
事實大型銀行推介的產品容易受客戶認同,一如閣下到著名酒店吃生蠔較有信心的心態,看來未來一段日子銀行零售產品及理財業務將放緩,培養信心需時,希望銀行好好珍惜長期樹立的品牌及客戶的認同。過往不少本地上市公司大手收購一些海外著名消費品牌,結果在殺雞取卵下很快令客戶感受騙,令這品牌消失不再,本港標榜作為金融中心,本地銀行實有責任維持其品牌效應。
美林與凱捷公布一份亞太區財富報告,截至去年年底本港有九萬五千名擁有百萬美元以上個人資產的人士,較2006年上升10.2%,擁有的資產達5200萬億美元,增加13%,不過,這類調查準確性成疑,過去九個月全球金融風暴下,正是直接衝擊這類「百萬富翁」,由於損失不足以嚴重影響其生計,令表面打擊不顯著,卻可肯定未來一段日子本港高消費以至物業市道放緩趨明顯。
【列印文章】

自然美重點擴充內地護膚品市場
上一篇 回理財投資
中國通信服務明年進收成期
下一篇
要聞頭條東亞擠提急闢謠 李嘉誠吸貨支持
要聞李國寶研回饋客戶 吸存款回流東亞
金融經濟中小型銀行受東亞拖累下挫
時事評論所有權和管理權
要聞股價受壓 收市挫近7%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08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鄭經翰 - 自由黨何去何從

自由黨立法會地區直選全軍覆沒,黨主席田北俊、副主席周梁淑怡雙雙落敗,低票出局,田北辰初次參選,不為選民受落,黯然折翼,如今已成定局,落敗的原因,本欄早前的文章亦已詳細分析。
勝敗本乃兵家常事,如果要檢討得失,也是自由黨自己的家事,與人無尤。豈料小小一個政黨的挫敗,竟可演變成為政治事件,矛頭直指中聯辦和特首辦。「罪名」就是所謂中央干預香港政黨活動,中聯辦插手立法會選舉。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義憤填膺的不是當事人自由黨,反而是選舉中得益的泛民主派。黨魁田北俊甚至矢口否認投票當日曾向中聯辦求助,中聯辦當然也不置可否,何以劉慧卿和公民黨單憑道聽塗說, 便向特首大興問罪之師,要求解釋?當然,作為政客,他們借題發揮攻訐建制派,也可以理解。
不過,所謂中央(中聯辦)干預選舉,其實是個邏輯上不通的問題。今次中聯辦的「罪名」是不過票支持自由黨,因而導致後者慘敗,但難道中聯辦過票支持田氏兄弟和周梁淑怡當選,就不是干預選舉嗎?屆時泛民候選人因此而落敗,中聯辦之罪名豈非更大?
其次,既然沒有真憑實據證明中聯辦干預選舉,所謂「謀殺」自由黨實乃子虛烏有的主觀臆惻。即使退一步而言,中聯辦真的有干預選舉,也是你情我願的雙方之事,如果自由黨不是自動投懷送抱,中聯辦又如何可以登堂入室,干涉自由黨的內部事務?試問中聯辦可以就公民黨、民主黨、社民連以至前綫的黨務說三道四、指點東西嗎?
其實,即使中聯辦就本港政治事務表示意見,也毋須上綱上線,胡謅什麼破壞「一國兩制」,那不過是一家之言,就算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央立場,也不表示香港一定要照單全收。何況,回歸後中港兩地已是一衣帶水、唇齒相依,關係牢不可分,難道香港經濟上有難時向中央伸手求救就不破壞「一國兩制」,政治上一片混亂人家提出意見就是危害「一國兩制」嗎?
因此,對於自由黨的慘敗,泛民兔死狐悲,大吵大鬧,實在令人莫名奇妙,邏輯上完全不知所謂。
烹狗藏弓順理成章
回到現實政治,自由黨的衰敗其實也是社會歷史發展之必然,因為它的歷史使命已經終結,步上港進聯之後塵,退出歷史舞台,是自然不過的事,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泛民也許忘記,自由黨由前身啟聯資源中心開始,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港英餘孽黨。由創黨主席李鵬飛到剛剛辭職的田北俊,以及一眾響噹噹的名字如張鑑泉、周梁淑怡等,莫不是港英悉心栽培的政治人物,本來一心一意做個資產階級政黨,代表以工商界利益為核心的建制派。但時移世易,隨着中英爭拗的升級和政權之轉移,自由黨的骨幹分子見風駛,投靠的投靠、變節的變節,早已成為中央統戰下的一隻棋子。回歸十一年,自由黨一度是特區政府炙手可熱的執政聯盟,成員位居行政會議和司局級官員,力足呼風喚雨,左右大局,如今兔死鳥盡,歷史任務完成,烹狗藏弓,實乃順理成章之事,何足怪哉?何況中央對自由黨也着實不薄,他們大部分骨幹分子皆獲委任人大政協,各有獎賞,絕不能算是過橋抽板吧?
老實說,自由黨落得今天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自毀長城。一直標榜代表工商界和中產階級利益的自由黨,其實名不副實,只以功能組別的業界利益和個人私利為重。今次自由黨斷送江山,最大的歷史罪人應該是張宇人。他一再與民為敵,在全面禁煙、食物營養標籤、最低工資等多個議題上,長期違反公眾利益,令政府官員難堪,拖累自由黨民望,削弱黨與政府的關係,今天備受選民唾棄,直選全面落敗,復得不到政府撑腰,又怪得誰?自由黨不僅替張宇人為虎作倀,對運輸界的劉健儀和零售界的方剛也力挺,完全罔顧公眾利益,又豈能奢望會得到廣大民眾支持?撫心自問,劉健儀不敢在港島參加直選,不是說明自由黨其實心知肚明,早知問題所在嗎?
事實證明,長期只為大地產商和業界利益服務的自由黨,根本不可能成為代表中產階級利益的政黨,在核心價值觀上,甚至與中產階級大相逕庭,他們在直選上落敗,實在理所當然。一句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自由黨要繼續依賴壟斷功能組別議席建立政治勢力,便一定會與廣大市民利益對立,不可能在地區直選上爭取得到選民的支持。因此,聲言要堅持參加直選的自由黨,為己為人,最終都應該支持取消功能團體選舉,盡快實行全面直選立法會議席,否則自由黨身處的政治困局,永遠不可解決,自由黨備受地區直選選民唾棄,也屬必然。
推而論之,功能團體選舉一日不取消,香港目前的政治困局也永遠不會改變,政黨政治根本不可能健康發展。即使有中央支持的民建聯如何積極參加直選,發展黨務,也會行人止步,因為廣大市民的民主訴求不會更變,為了監察政府,制衡行政主導,怎樣也會支持泛民主派,所以泛民主派與建制派得票率六四對比的格局基本不變,只視乎政府的民望而稍有差異而已,而建制派永遠也不可能取得超逾三分之二的議席。
洗心革面大有前途
痛定思痛,自由黨今後的去向,其實不離兩途。消極者就是穩守功能團體選舉的席位,雖然只有六席,也是關鍵少數,縱使成事不足,亦敗事有餘,可以繼續捍衛業界和自身的利益,進取一點就是在功能組別擴大勢力,拉攏其他業界代表加入自由黨,壯大自身政治勢力。總之,做一日和尚打一日鐘,只要功能團體選舉一日未被全面取締,自由黨便一日有存在的空間,可以繼續有利可圖。所以,李大壯的做法,站在自由黨的立場,也不能說錯,因為繼續保住自由黨在功能組別的席位,是目前自由黨唯一生存之道,也是在全面實施普選立法會議席之前,賺取最大利益的做法。
但積極的做法,就是聲言堅持直選的田北俊和周梁怡等人應該立即坐言起行,另起爐灶,宣稱成立新自由黨之類的政黨,開宗名義表明未來只會參加直選,然後大開中門,旗幟鮮明地以自由經濟主張和捍衛中產階級利益的政綱號召民眾,做個貨真價實的工商界政界。我夠膽寫包單,只要田北俊、周梁淑怡等人洗心革面,切切實實地以自由主義右翼政綱建黨,招攬黨員,新自由黨一定大有前途,足以在下一屆立法會選舉捲土重來,重振聲威,成為名副其實的再生火鳳凰。

上官慧敏 - 奶商誠信宣言 誰會相信?

繼安徽阜陽劣奶導致「大頭娃娃」之後,三鹿和「名牌」企業的毒奶又釀成數萬「結石嬰兒」。在毒奶泛濫、消費者信心崩潰之下,一百零九家奶商的「誠信宣言」有多少人會相信?
由在香港上市的奶品企業集團等聯署的「中國奶製品產銷企業質量誠信宣言」,剛在北京官方媒體刊載。
「宣言」聲稱:「為保障消費者和奶農的切身利益,……重塑奶製品安全保障體系。」
「宣言」表達的奶製品生產、銷售企業共同承諾是:「視質量為生命、以誠信為根本,切實承擔起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使命,履行社會責任。」
這一類的宣言、口號,過去就很多。三鹿集團辦公大樓的標語,早就有履行社會責任的話,但生產出來的奶製品卻摻有三聚氰胺,害得一批飲用者變成「結石嬰兒」。事實與口號的「逆向現象」,使消費者對奶商或其他企業的新口號有戒心。
內地網友對「誠信宣言」質疑的留言甚多,有的嘲諷大型企業、奶商又用「甜言」作弄消費者,對他們的誠信表示懷疑。有的網友說,「大頭娃娃」和「結石嬰兒」的創傷太重,對奶商的信心危機難以消除。有的網友認為,所謂誠信宣言是新的「遮羞布」。
政府和企業的誠信程度低,是早已存在的事實,最讓消費者寒心的,有二十二家與官方關係良好的大型企業,其奶製品摻入損害人體的三聚氰胺,其中不少是享有「國家免檢產品」待遇的奶製品公司。以「國家免檢產品」的商標,遮掩摻毒的罪惡行為,消費者還能對它們有信心嗎?
有「結石嬰兒」媽媽對傳媒說,生產毒奶是做缺德的事;溫家寶總理則說,奶品中摻入三聚氰胺是沒有良心。
「全國名牌企業」和享「國家免檢產品」待遇的企業,以損害嬰兒的健康甚至生命賺錢,竟還奢談「誠信」,令不少受害家庭感到荒謬。太多美麗的口號和虛假的承諾,使老百姓不再輕信有錢有勢者。
官方加強對產品的行政監管,健全相關的法律規範,切實追究違法企業、商人和充當保護傘者的刑責,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第一步。
法律規範的當務之急,是全國人大全面審查「食品安全法」。這個法律的草案,對食品的監管有較多的規範,但草案的諮詢仍不足,法律中應有更嚴密的監察機制。
法律必須容許民間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組織,也要創造媒體監察的環境。沒有黨政機關之外的監察,權力的腐敗、奸商的收買、官吏的貪污,必將使法律的執行障礙重重,法律寫得再好,行政機關和官吏不依法執法,類似毒奶事件的事仍會不斷發生,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難獲保障■
上官慧敏

市場指國壽增證券投資

2008年9月26日
受中港兩地股市上升帶動,中國人壽(2628)A、H股連升兩天,H股昨天一度挑戰30元大關,收報29.3元,升2.4%,成交42.28億元。市場傳聞中國人壽正增加其證券投資比重。
內地《上海證券報》報道,國壽和中誠信託之間的「聯姻」可能由於中國人保(PICC)的介入而生變數,據知情人士透露,銀監會更傾向於讓中國人保接手中誠信託32.35%的國家股。迄今為止,國壽和中誠信託分別向保監會提交收購方案,均一直未獲批准。
另一方面,中國保監會批准中國人壽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業務。試點地區為山西、黑龍江、江西、河南、湖北、廣西、四川、甘肅、青海九省區的縣以下鄉鎮和行政村。

余錦賢 - 為周一嶽把把脈

由食衞局局長周一嶽領導,就毒奶粉襲港而成立的專家小組已經搵齊各路英雄,最快在今日啟動。據悉,第一次會議除擬定工作範圍,還會商討如何解決十一黃金周期間擁有居港權的內地嬰兒來港驗腎的問題。由於過去三年三歲以下的「內地港嬰」有六萬多名,即使扣除一小部分可能已經來港定居,數字還是相當驚人,如何有有效監控他們來港接受驗腎,就成為當前急務(詳參本報第十六頁〈政策政情〉)。而對應辦法,不外乎「控制源頭」和「有序登記」。
「控制源頭」的先例是內地女子懷孕七個月或以上,來港時有可能會被拒入境。這個辦法卻不適用於內地港嬰,事關「香港居民有旅行及出入境的自由」(基本法第三十一條)。
「有序登記」方面,周一嶽昨天疑似打了「開口牌」,指如果人太多,當局只能給予一個預約時間,未必即日可以處理得到。此法自有「勸退」作用,但一旦內地港嬰不理三七二十一蜂湧而至,就只會上演早前本地港嬰哭崩政府診所的加強版,震撼度起碼大十倍。
為今之計,唯一出路是盡快確立「預約制」。當局可以要求內地港嬰的居港親人拿着他們的出世紙到政府診所預約時間,更方便的做法是電話預約,以至效法申領智能身份證作網上預約。由於目前每日大約可以處理一千個求診個案,而本地港嬰的求診個案日漸減少,應能騰出六七成名額給內地港嬰。若以每日處理七百個個案計算,並假設內地港嬰有六萬三千名,在如此極端的情況下,也只需三個月就初步搞定。而更穩妥的做法是宣布,○五年出生的內地港嬰須預約於十月份作檢驗,○六年出生的須於十一月份,○七及○八年出生的則須於十二月份。如此這般,就有可能做到有序處理。
關於毒奶粉襲港,大前日才開始在《東方日報》寫專欄的前民政局局長何志平,前日即批評「有關的官員還是以為在處理一宗普通食物事故或醫療事故」,繼而說「這就是政治了,蠢材!」,儼如與另一位「阿平」王永平遙相呼應。昨日更進一步擴大化,直指「香港政府在毒奶粉事件中的反應何等怠慢」。
王永平、何志平都來了,「冬冬」廖秀冬還會遠嗎?

練乙錚 - 財長推方案遇阻力 股神買高盛顯信心

美國財長保爾森提出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後,兩黨參眾議員反對聲音不絕,來自輿論、學界和智庫方面的阻力也不少,左派攻擊該方案只救公司、不濟小民,保守觀點則認為政府慷納稅人之慨,令國債愈負愈重,政府愈來愈大,有違美國國本;大部分反對意見,無疑是政客討價還價的前奏,雖然強烈,不表示反對者「企硬」。布殊則舉出他支持方案的理由:政府不能坐視一部分人的不負責行為影響整個社會安定及經濟安全,說得相當得體,前日林行止專欄認為布殊不蠢,此為一例;且次按風暴月初升級以來,站在前線領軍的是保爾森和貝南奇,布殊自己絕少出面,完全信任他委任的官員,他作全國電視黃金時段聯播講話,亦只是用他的(有限)影響力推銷保爾森方案,可謂恰當。不過,布殊始終不說清楚到底是誰做出那些不負責行為,卻要求納稅人慷慨解囊;聽眾怨氣難消,他講話的效果恐怕要打折扣。當然,不待總統講話,支持救市的人也不少,而且很多甚有來頭,除投資界德高望重的畢非德之外,素來主張自由市場最力的芝加哥學派當今掌門人之一的貝加,亦在他的部落格上說:「儘管政府如此重手干預金融交易令我深感不安,但我不情願也得承認,要避免金融系統崩潰,大規模干預有其必要。」連貝加也如此「見利忘義」,筆者估計,在參眾兩院幾輪議價協商之後,某種經修改的保爾森方案日內通過,大概沒有問題。
大家知道,保爾森方案很簡單:政府用公帑向全國各金融機構買下與按揭有關的問題資產,讓這些金融機構賬面回復健康並獲得新的資本之後,重新暢順運作;待金融系統稍復正常,政府即把問題資產售出,讓資金回籠。此構思表面上和一九八九年為解決存貸公司危機而成立的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 (RTC)差不多,但其實有重要分別,執行之時會有很大困難,因為這次的問題資產沒有市場,很難定價。當年RTC購入的資產很簡單,主要是破了產的存貸公司擁有的商業物業按揭,商業物業指商廈、舖位等,這些物業都有市價,其業主斷供與否,一份份按揭合約的價值不難確定;但這次出問題的資產,是各種與按揭有關的紙上資產,最簡單的就是以整批按揭供款為派息來源的證券(MBS),此等證券已與實質物業相隔一層;比較複雜的,還包括從MBS衍生出來的各種投資工具,其中還包括與按揭物業抵押品關係十分疏離、最近令AIG出事的CDS,等等。如何從這些紙上投資產品或其組合追查到最終相關的按揭物業及其供款表現,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此等紙上資產的定價十分困難;斷供問題出現之初,此等資產尚有市有價,問題不大,但到了今天,交易極少,就是因為其合理價格及實際風險無從確定。如此,政府為求快刀斬亂麻,出價可能還高於這些資產在正常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此,則納稅人先付出的七千億元,可謂「凍過水」也。
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局資料顯示,上次存貸公司危機中,RTC也做了蝕本生意,購入資產共動用公帑三千九百四十億元(連通脹相當於今年的六千六百億,即與此次保爾森方案成本上限七千億差不多),最終虧了七百五十六億元(連通脹即今年的一千二百六十億),虧損率為百分之十九,論任務之重要,還不算太嚴重;如果保爾森方案能有此表現,亦算幸運了。
七千億之數,據貝南奇說,是目前全美按揭合約總淨值的百分之五,是否足夠,並無百分之百保證;萬一次按斷供引起的金融災難回過頭來大力影響實體經濟、連累非次按業主亦開始斷供的話,就大事不妙。所以,這個保爾森方案,與其說是打救金融市場,不如說是為了阻止實體經濟惡化。二者相關之處在於,目前銀行及投資機構所擁「有毒」資產太多,不能用作抵押品,致令信貸市場幾乎完全凍結,大量實體經濟中的消費者和企業借不到資金,消費和投資總量便得下降,特別是樓宇買家找不到按揭而無從入市,更妨礙金融市場回穩。現代經濟是一有機整體,環環相扣,一部分出事,整體都受影響,正如交通繁忙處只一部汽車拋錨,整個區域的交通也會停頓一樣。是以貝南奇昨天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上推銷方案,強調的也是美國第三季實體經濟已經因為油價等因素而顯著放緩,若信貸市場不能立即復蘇,則第四季必陷入負增長。如此,美國人實在沒有什麼太多選擇,最後還得接受保爾森方案救市。撇開納稅人的怨言不說,論方案實效,美國投資界一般還是有信心的,不然,畢非德哪會在此時花五十億元購入高盛百分之二十股權呢?

林行止 - 巴黎曾是妓寨之都梅毒之城

七、
倫敦伯亭屯聖瑪麗醫院的顧問醫生佛林明(A. Fleming),一九二八年在實驗室中意外發現其實驗試管出現有一些可以殺死葡萄球菌的綠霉,他把它命名青黴素(Penicillin,盤尼西林),因忙於他事,沒有作進一步的研究;直至十年後,二位牛津學者才正式測試出青黴素的抗生殺菌藥用功能,製成成藥,於二戰期間供軍方使用,癒傷治病,救人無數,立下大功;三位與它有關的醫學家,不久後分別獲賜爵士和勳爵銜;一九四五年,他們合得諾貝爾醫學獎。
盤尼西林若在十八世紀發明,當年歐陸的性都巴黎便不致變成梅毒之都,「哪位在巴黎風流快活的人不曾染上梅毒?」時人既有此問,可見此性病之普遍。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法國的性病醫生估計有百分之十五巴黎成年人有梅毒,這種情況,較之今日非洲愛滋病之普及,不遑多讓。大家熟悉的大作家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作者)、莫泊桑(《羊脂球》作者),大畫家馬奈(E. Manet)和高庚,以至藝術品經紀狄奧.梵高,都是長期病患者,著名畫家雲遜.梵高(曾在巴黎學藝)「和高庚爭執後發狂自割左耳」,如今學者指出,他可能不是發狂而是和乃弟一樣,患了梅毒導致神經失常所致。
梅毒從性交傳染,而當時的巴黎,嫖妓比現在飯後「唱K」還流行,可說是正常的社交活動,周越然「言言齋佚文」〈蠻女借妻〉(刊○八年《萬象》第八、九期合刊),其第四十三節「十個男子」記佛(法)國「民謠」:「十個男子九個嫖,不嫖必定有蹊蹺;倘非天閹不成器,當是身體吃勿消」。第四十三節:「百里妓數」則說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佛國百里城(法國巴黎)登記之妓約六千或七千人,其不登記之暗妓共六萬人……」。可見其時百里城妓業之盛況。在這種環境下,莫泊桑二十多歲時有晚在朋友圍觀下與六名妓女交配(不能稱為「做愛」吧),他未到三十歲便梅毒纏身,一點亦不出奇。
梅毒之可怕在於初患病徵並不明顯,只有陰部或嘴唇出現輕微潰瘍,粗心的醫生很易失察或誤診;數月後引發多種不適如頭暈、頭痛、腹瀉、出疹及關節痛等,不是重病,且數月後便完全消失,自此進入潛伏期,為時可達二、三十年,一旦再發,便有嚴重後果。服用當時的「特效藥」水銀,病人的肝、腦及臀功能很快衰退,加以牙齒脫落,最後「不似人形」一命嗚呼。
法國並不是唯一梅毒為患的都市,這種十五世紀(一四九○年前後)由哥倫布從美洲帶回的病毒,在歐洲各國蔓延,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如貝多芬、舒伯特、尼采、杜斯妥也夫斯基、柏格尼尼(最後手指腐爛彎曲無法拉琴)、林肯(總統)、王爾德和邱吉爾勳爵(雲絲頓之父)、希特勒、拿破崙*和以丁尼遜為筆名寫《非洲之旅》(Out of Africa)而成大名的布利森(K. Blixen)都有梅毒之苦;二、三個月前,筆者與友人在奈羅比,專程參觀布利森女士故居改成的紀念館,知她染上梅毒,是其花花公子丈夫的遺禍。
八、
在嫖妓並非十惡不赦劣行的社會風氣下,沒有盤尼西林和沒有有效的避孕藥物和工具,梅毒的擴散便免不了。避孕文獻指出意大利Padua大學解剖學教授科洛比亞斯(Gabriello Fallopius)醫生在十六世紀中期發明以絲織物(按哈理斯的《萬物的發明與源起》〔M. Harris:《Book of Firsts─The Invention and Origin of Nearly Everything; 1994〕說是亞麻紗布比較可靠,以當年絲太昂貴且未普及使用)為材料的「男性性器官防毒套」,曾以一千一百多人做試驗,似開了臨床實驗先河(即使不是先河,亦是先行者之一),結果發現實驗者染上梅毒的比例甚低,原來用以防範性病的防毒套有避孕功能,顯然是意外的發現;這種冶遊恩物十七世紀在英國初現時,材料已改為乾羊腸,稱為Cundum(字義不明,Wiktionary 的多種解釋俱不能令人滿意),至一六六五年衍化為Condom,大多以為這是因為當時的御醫Condom上校而得名(他極力向查理士二世推薦這種「小玩意」以免生太多「巴士打」),但史家窮多年的努力,始終無法找到「物」與「人」的關係。
上文提及的著名浪子卡薩諾瓦,是避孕套的大用家,他經常在社交聚會上為娛女賓而吹脹的羊腸套,別名「英國雨衣」(The English Raincoat),便是他鑄造;英法互相取笑對方,歷史悠久,英人覺得「英國雨衣」有辱國體,遂稱之為「French letters」─陸谷孫的英漢大詞典譯為「陰莖套」,顯然未及「肌裏」。
在十八世紀,避孕套雖然已很流行,從時人的日記,知道此物「客棧有售」之外,尚有「專賣店」;不過,當年以風乾羊腸和海綿做成的避孕套,使用不易,且易破裂,《約翰遜博士傳》作者鮑思威(J. Boswell;一七四○─一七九五年)在日記記他於一七六四年某日嫖妓的經過,說他戴了它很不自在,「進入、心跳、跌掉,一團糟!」令人頗為詫異的是,英國作家理察.卡萊爾(R. Carlisle)在一本寫於一八二六年的《婦女須知》中,透露法國和意大利女人喜歡把避孕套繫於腰間,以備不時之須;他建議英國女性宜急起直追,向法、意姊妹看齊。
有關避孕套,真是「笑話多籮籮」,其中較為生動的一則,與邱吉爾有關(邱翁這方面的「笑話」似乎特別多)。二戰時,邱吉爾在英相任內,接「蘇酋」史大林求援信,包括要求英國寄一批避孕套供蘇軍使用;邱翁下令製造一批特大號碼但在封套印上「英國製造.中碼」的,急送莫斯科!
•都是那話兒招的風雨.之四
*這種說法未必正確,九月四日黃震遐醫生在本報〈梅毒與音樂家〉一文,便考出向來盛傳音樂家羅拔.舒曼患梅毒是主觀臆測而乏醫學根據;料傳患梅毒的名人中有不少亦是經不起醫學驗證的。

高盛收購曝光前突急升 疑內幕交易

高盛收購曝光前突急升 疑內幕交易
股神畢非德【圖】收購投資銀行高盛證券的消息,在周二美國股市收市後曝光,但當天收市前十分鐘,高盛股價突然急升,引起內幕交易的揣測。
縱使當天金融股普遍下挫,但高盛股價在收市前卻每股升逾5美元,令部分交易員懷疑有人利用內幕消息圖利。
US Equity Trading行政總裁羅維利表示,顯然有人知道畢非德的消息即將曝光,他當天就曾跟同僚說,高盛的異動肯定有內情。他指出,內幕交易很容易追查,相信將有人因此被捕。美國證券及交易委員會(SEC)拒絕透露有否就事件進行調查,高盛亦未有就此置評。
在周二美國東岸時間下午6時許,即美股收市後兩小時,高盛宣布獲畢非德旗下的巴郡哈撒韋入股50億美元。自消息公布後,高盛股價上升約6%。若得悉內情的人在消息公布前收集高盛的股票,可望獲得厚利,縱使這是違法行為。
高盛獲股神垂青,令投資者對金融股前景重拾希望。畢非德前天接受訪問時表示,旗下巴郡保險及投資公司亦有意收購獲政府拯救的美國國際集團(AIG)部分資產。
畢非德稱,在9月13日及14日的周末,當監管人員及金融業高層就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命運舉行緊急會議時,他就提出對收購AIG部分資產感興趣,更一度計劃斥資50億美元收購保險資產。
畢非德透露,過去六個月,多家華爾街金融企業及投資者曾主動接觸他,邀請他參與收購行動,最先一家是3月瀕臨倒閉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但在他提出條件後翌天,貝爾斯登便被摩通收購;雷曼兄弟4月時亦曾接觸他,但提出的條件不切實際,因此被他拒絕。
截至2007年年底,巴郡持有現金440億美元。被問及目前屬意收購還是持有現金,畢非德選擇前者,因為持有現金就如將性生活留到老年時享受一樣

神七顯盛事 難撫毒奶哀

神七顯盛事 難撫毒奶哀
中國載人太空船「神舟七號」昨天晚上九時十分成功升空,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臨酒泉發射中心,內地電視台也實時播放發射過程,顯示負責神七升空的工程人員滿懷信心,萬無一失,可以讓最高領導人現場觀看及向全國實時播放,中國的航天技術顯然已臻成熟。
神舟七號升空,是中國第三次發射載人太空船,也是首次派遣宇航員走出太空艙,實現太空行走,按照國家的航天計劃,中國希望在太空建立一個永久太空站,而掌握太空行走技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步。
神舟計劃對中國來說還有另一重意義,就是顯示國家在科研實力,以及追趕美俄成為全球第三個有能力送人上太空的強國;換言之,神舟計劃有鼓舞國人情緒、激勵全國士氣的作用,選在奧運之後、國慶之前發射神七升空,也顯然有在國慶前進一步推高愛國氣氛的目的。
中國開展航天計劃之初,有不少論者擔心是另一輪好大喜功、類近五十年代超英趕美式的盲動,不顧國家實力、務求搞一些高精尖的形象工程;但是,中國政府很快就公布了開展神舟計劃的「經濟基礎」—雖然沒有詳細的賬目分布,但整個計劃相對於中國每年的GDP、龐大的外滙儲備以至銀行存款,神舟計劃啟動應非「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的翻版。
目前研製發射成功並正在使用的載人航天工具共有三種—載人飛船、空間站和航天飛機(香港稱為穿梭機),中國的科技人員承認,中國目前僅具備研製和發射成本較低的飛船的技術和條件,但不具備研製航天飛機的優勢,因為航天飛機結構複雜、風險大、研製周期長,無論造價、發射和返回着陸場的建設等都相當昂貴,而且製造航天飛機還要有航空技術配合,但中國在先進飛機製造領域方面仍然缺乏足夠技術能力,現在全力催谷國產飛機製造,也許就是為了邁向製造航天飛機創造條件。
對中國來說,載人飛船的研製和運行成本低,中國現在的載人飛船既可運送航天員,又可向未來的空間站運輸物資,而留軌艙又可以承擔科學實驗任務,其安全性較高(自一九七一年六月前蘇聯聯盟十一號飛船墜毁以來,至今未發生重大事故,但穿梭機已發生兩次重大事故,造成十四名航天員遇難);可以說,中國現在選擇的航天方案是現行三種方案之中較便宜,也最符合國情的一種,並非不自量力而為。
另外一個為評論家擔憂的,是中國致力開拓航天技術,志在躋身大國之列,可能會成為六、七十年代美蘇太空競賽的翻版—美國不斷帶頭拓展,中國只能在後力追,但以中國的財力和國力,不但很難追得上,而且還有虛耗資源、顧此失彼,像前蘇聯一樣在高精尖科技上取得突破,但民生日用生產卻凋敝不堪的反常現象;眾所周知,前蘇聯解體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過度透支在太空和軍備競賽上,以致民不聊生、民怨沸騰,中國不能重蹈前蘇聯覆轍。
神舟七號升空前夕,內地發生了毒奶粉事件,不但震動全國,境外中國人也無不痛心疾首,哀嘆官商勾結不顧人民生命安全到了如此地步,可以肯定,神七的「沖喜」作用將被毒奶粉事件抵銷得八八九九!國家擁有先進航天科技,但人民竟然飲不上一口安全的奶品,這種反差不光打擊中國的形象,更令不少國人反思到底內地制度出了什麼根本問題,一邊有航天的先進科技,另一邊卻苦無「生產」安全食品的技術,到底航天英雄帶來的民族自豪感,是否可以撫平因毒奶案而萌生的憤懣和焦慮?
航天工程雖然是國家的千秋大計,但保障不了億萬百姓的基本安全,試問他們又怎有餘力為航天事業歡呼?

華府允國會修訂要求 救市方案料速批

圍繞美國政府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的政治爭拗可望告一段落。為了盡快落實方案,華府向國會提出的部分修訂讓步,接納限制受助企業的高層薪酬及以股權換取援助等建議。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圖】昨天召開緊急會議,敲定方案的細節,國會可望一周內完成立法程序。
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多德昨天表示,國會內民主與共和兩黨議員經過兩小時會議後,已就救市方案達成協議。
企業股權換取政府援助
華府願意向國會議員提出的部分修訂妥協,包括限制受助企業高層的薪酬,並接受由獨立機構監管救市計劃的推行,為法案通過掃除主要障礙。民主黨重量級人物兼眾議員弗蘭克亦透露,財長保爾森同意企業將要以股權換取政府援助的要求。
雙方較早前仍就方案部分主要元素激辯,例如如何在不觸動市場神經下為計劃分階段撥款,以滿足民主黨人及部分共和黨人主張加強國會控制的要求。
喬治布殊於香港時間昨天早上發表全國電視演說,未有透露方案修訂後的具體細節,但警告若果國會不從速行動,美國經濟將面對災難。他表示,將於較後時間召開緊急會議,邀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及其他國會成員出席,以求達成協議。
喬治布殊並稱,隨了救市外,美國人沒有別的選擇。若果不採取行動,資本市場的問題不僅會打擊大企業及華爾街,更會引發長期及痛苦的衰退,導致美國人難以借錢買車或供子女讀書。
立法程序或一周內完成
布殊發言後,主理民主黨跟保爾森談判工作的弗蘭克隨即表示,救市議案將獲得足夠票數通過,預料將於一周內完成立法程序。他接受傳媒訪問時稱,參眾兩院的民主黨人已就救市方案的內容達成共識,並於昨天早上約見共和黨議員。他批評喬治布殊的緊急會議阻礙兩黨談判的進度,兩黨代表將要暫停討論,趕赴白宮讓傳媒拍照。
較早前,麥凱恩表示,將終止競選活動,返回華盛頓以協助方案順理通過。他表示,除非方案獲得解決,否則他不會出席今天舉行的首場大選辯論。奧馬巴則堅持辯論應如期舉行,因為這是候選人向選民申明各自處理金融危機方法的最佳時機。他表示,不要令國會山莊突然充斥着大選政治,暗指麥凱恩玩弄政治。
救市方案過去兩天面對兩黨議員的強烈反對,共和黨人投訴聯邦政府干預私營企業,民主黨則要求方案同時對供樓人士提供援助,並主張以政府在救市行動取得的任何利潤成立基金,協助貧窮家庭置業。
經過過去一周在拉票活動上互相攻擊後,麥凱恩及奧巴馬罕有地發表聯合聲明,形容布殊的方案雖然存在缺陷,但呼籲黨人盡快達成共識。他們指出,議員有責任恢復各界對美國經濟的信心,美國民眾的就業、儲蓄及經濟繁榮均受到威脅,國會不能容讓經濟災難發生。
縱使方案落實在望,但美國民眾普遍對計劃持有懷疑態度。彭博及《洛彬磯時報》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五受訪者認為,即使金融體系崩潰將損害經濟,政府也沒有責任以公帑打救私營企業;認為政府有必要干預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