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風高浪急救市求快 不擇手段覆轍重蹈

風高浪急救市求快 不擇手段覆轍重蹈
練乙錚
今日最新金融消息是美國政府決定成立一所公營的資產集散公司,一次過收集金融機構賬目上所有與次按有關的「有毒」資產,然後把每件資產全部或部分產權賣給私人機構,後者將資產接過,整頓一番之後再賣出,所得與政府按產權比例瓜分。八十年代後期,美國出現存貸公司危機,按揭公司破產清盤後,餘下資產就是由一所這種資產集散公司(正式名稱是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負責處理,六年之後完成任務,七百多間破產公司資產,總共賣得近四千億美元。這個消息昨日由保爾森正式宣布,下周將有具體規劃,業界估計美國政府須動用公帑數千億美元收集上述問題資產。此外,財政部與聯儲局一起宣布動用五百億美元,替銀行及各大投資機構的美元貨幣基金作為期一年的風險擔保。貨幣基金是最保守的投資工具,旨在保值,但日前一所投資公司的貨幣基金單位價跌破一元,引起美國儲蓄者強烈反應,紛紛向基金贖回本金,但這些基金所擁資產總額約二萬億美元,正正是目前美國以至全世界嚴重短絀的短期信貸資金最重要來源,故美國政府不能不第一時間穩住。有此兩宗利好消息,加上英美兩國證監先後發出禁制令,暫時禁止沽空一系列重要金融機構的股票,故全球股市前、昨日皆造好,實屬必然。

股市調頭回升,不代表實際情況好轉;事實上,昨日的負面消息也不少,其中最令人擔心的,是穆迪評級社重估以○六年批出的次按組成的證券的虧損率,從先前百分之十四至十八,改為百分之十七至二十六,平均虧損達百分之二十二。(○七年批出的次按組成的證券,虧損率估計比○六年的還要高三分之一!)這個消息,對已受重創的債券保險行業是又一嚴重打擊,擁有大量CDS資產的金融機構,短期內營運更加困難,因為評級一定大跌,集資成本隨之急升。這個周末,不知會否又有大公司因此「爆大鑊」!

美國政府一連串干預市場的行動,於此金融環境風高浪急之際,當可說是順應民情,各國傳媒對保爾森、貝南奇等財金官員的報道,大都十分正面,最新一期《財富》雜誌,保爾森上了封面,內文更把他描得像個英雄。不過,也有不少意見,認為近日這些強力干預市場行為,把美國作為自由市場的守護者地位一筆勾銷了;今後,美國要宣傳自由經濟優越性,要批評一些國家對企業進行津貼、國有化、選擇幸運勝利者等,都難以振振有辭了。除了此類意識形態的批評之聲之外,很多人還擔心這些行為進一步惡化各種干預和救市帶來的通病,特別是令「道義走險」問題更加嚴重。

筆者認為,事到如今最大問題不在於干預市場,而在於對待出事公司的手法不一致。貝爾斯登出事,美國政府向JP Morgan提供二百九十億美元貸款保證,由後者收購。「兩房」獲貸款額二百億美元,並由政府「接收管理」,舉債成本急跌,從前以半官方機構身份獲聯邦政府非正式無限支持,現在是正式化了。對AIG的做法,則是政府貸款八百五十億美元,將之「半國有化」後重組業務。這些都是較寬鬆的處置方法;相比,雷曼兄弟無任何優待,更被迫申請進入破產重組程序,最終以賤價賣給巴克萊銀行。

厚此而薄彼,雖有種種理由解釋,分而視之,甚或不算牽強,但總的來說,不能使人信服,今後引發的各種問題,可能十分嚴重。比方說,再來一些公司同時出事,保爾森一再區別對待,還能避免各種「親疏有別」、「利益衝突」、「異時錢權交換」等的嫌疑和指控嗎?上行下效,以後各州各市的企業破產,地方政府依樣葫蘆厚此薄彼,又有誰能置喙?或曰今日形勢險惡,世界金融秩序千鈞一髮,決策者動用有限資源於電光火石之間速戰速決,不能要求一如昇平時期般做得十全十美,但為釋美國乃至全世界公眾之疑,當局還得小心「補鑊」,例如,保爾森可做到決策完全透明,把決策過程記錄資料於事後全部公開,等等。

至於引起「道義走險」,筆者則認為,除了「兩房」安排的確有問題之外,其他幾個事例,不會很嚴重。企業決策者如果對決策失敗不必負責,其理性行為將是選擇過高風險的營運策略,以博取最大可能利潤,成功了,功勞是自己的,花紅滾滾而來不在話下,帶着光環跳糟,更可身價十倍。但在對貝爾斯登和AIG的安排上,公司高層一律撤換,股價跌九成有多,投資者血本無歸,對他們而言,受政府打救和讓公司破產,兩者差不了多少。以此為例,其他公司見狀,也不會以為一旦決策失敗還有政府打救便萬事大吉,因此也不會肆意不負責任,採取過高風險以博取超高回報了。

至於成立資產集散公司,須能解決壞資產問題,但後遺症很多。存貸公司危機之後二十年的今天,相同問題再現,故當年做法治標不治本,這次恐怕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