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練乙錚 - 奸商庸官外國品牌與港人食品第三世界化

奸商庸官外國品牌與港人食品第三世界化練乙錚
毒奶在內地引起民憤,中央政府快速更換了三鹿公司所在地的河北省石家莊市委書記,又讓國家質檢局長李長江下馬(官方說法是李「引咎辭職」)。李掌質檢局七年,把關不力,以至近年國內外消費者對國產貨品質量和安全都有「微言」,故他下台,網民稱快;不過,內地人十分不滿的另一高官─衞生部黨委書記、副部長高強,國務院卻未採行動。高是零三年因非典事件擢升的幹部;當時衞生部長張文康被免職,空缺名義上由剛任副總理的吳儀兼替,實際工作則由原國務院副秘之一的高強負責,銜頭是常務副部長;零五年吳儀交出部長銜,由高接替。高搞會計出身,不懂衞生業務,當了兩年便降回副部長職位,顯然是個庸才。現在接替李長江任質檢局長的是王勇;姓王名勇,中國大概有幾百萬個,此王勇和高強一樣,此前也是國務院的一個副秘,主要是黨工背景,李克強下屬,今年川震和京奧都有他在現場巡視工作的報道,大概是個「高級二打六」。在此關鍵時刻,中國最需要一個有口碑、能過硬的人負責重新樹立「中國品牌」形象、把住質檢關口,但這樣的一個人北京找不到,任命一個王勇,興許又是一個高強。中央人事,港人無容置喙,表過不提。
毒奶震動中外,其中猶以直接輸入國內生產奶粉和奶液的國家尤甚,包括非洲的加篷、布侖第、也門,以及亞洲的緬甸、孟加拉。這些都是第三世界國家,香港在進口奶品上與此五國比肩,反映近三十年來香港中下階層人士食的方面出現第三世界化。幾十年前,大陸出口香港的食品還比較少,香港人除了吃本地生產的食物,還進口大量第一、二世界產品;窮苦家庭的父母,縱節衣縮食,也買西方出品的奶類產品哺餵幼兒,因為別無選擇。內地改革開放之後,大陸食品很快取得全港中下階層市場(富人向高級辦館訂購外國進口食品,少吃大陸貨)。中國經濟發展快,尤其沿岸大城市不少地方已可媲美第一世界,但生產糧食的農業地區,社會形態和衞生標準較接近第三世界,故近年不斷出現食物污染、含毒,並不出奇;香港輸入大陸食品,檔次雖已較內地一般人食用的高,但質量的一些方面比起幾十年前有所下降,實屬必然。大陸食品種類豐富,價錢便宜,的確帶給香港中下家庭很多以前難得的享受,故上述發展總的來說是好的;問題是香港(商界、消費者、政府)有沒有因應這個食物質量第三世界化而不斷提高對進口食品的質量監測,以保證在此變化之中,中下階層能享其利而不受其害?其實問題不局限於食品,大陸一些其他產品也有嚴重質量問題,最近國內出現「毒校服」(染料致癌)、「毒梳化」(過量乾燥劑引致皮膚病),等等;此類非食物內地產品,香港亦大量進口。為保中下階層消費者安全,香港社會實有必要以非市場手法加強消費品質檢!(從經濟理論看,質量不容易觀察,故自由競爭市場提供的質量一般偏低;名牌效應或可自動解決部分問題,但很多食品並無品牌,或良好品牌尚未建立,大陸食品尤其如此,故市場之外的嚴格質檢手段,在香港亦特別有其必要。)
內地廠商為提高質量,不少夥拍西方名牌合作生產,但毒奶事件證明,此法亦不盡有效:雀巢(Nestle)是瑞士名牌,恒天然(Fonterra,三鹿的 43% 合作夥伴)是紐西蘭名牌,二者都享譽國際,但在大陸生產,依然出問題。橘逾淮則枳,原因很複雜,有自然的「水土不服」,外國那一套生產管理特別是品質管理,放到中國不一定馬上適合,需要調校;有人力和原料方面的質量差,需要時間改善;還有外國公司見中國市場規管落後、消費者權力低落、環保意識薄弱、貪污機會多,遂以各種惡劣手法降低質量節省成本。關於後者,國內(及香港)消費者尤應特別注意,筆者試以恒天然為例稍作分析。
三鹿奶品含毒最高,故消費者受害最快,出事之後,三鹿於八月二日告知恒天然,後者於八月十四日轉告紐國駐北京大使館,大使於九月二日通知紐西蘭政府,最後由紐國首相 Helen Clark 於九月九日通知中國政府,始被揭發。過程當中,恒天然和紐國駐華大使行動緩慢,此點在紐國廣受批評。恒天然辯說的重點是「入鄉應問俗」,認為在三鹿及河北省地方政府都不願公開處理事件的情況下,不能用單方面把事件捅破的西方方式處理;紐國輿論則認為這是恒天然為了保護自己在華商業利益、維繫已建立的在華政商關係,不惜犧牲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嬰兒)的不道德做法,到頭來卻損害了自己公司和紐西蘭品牌。這無疑是一針見血的批評。外國公司有外國公司的算盤,中國消費者的利益還是要由自己來保護,不能迷信外國品牌;這應是毒奶事件的教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