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社評 - 救美國負重債 保爾森成英雄

救美國負重債 保爾森成英雄
在金融市場一致「看減」的共識下,美國聯儲局在上周二出乎意料地宣布維持息率不變,稍後美國政府隨即宣布出資八百五十億元(美元.下同)拯救AIG,到了上周五再透露打算動用七千億元救市,購入金融機構的「有毒」按揭資產,替它們的資產負債表來一次全面「消毒」,由於要動用天文數字的公帑,如果聯儲局減息令投資者減持美元,屆時美國政府要舉債豈非難度大增?現在美國拯救金融危機的主導權落入財政部手中,聯儲局必須輔佐行動,而減息發揮的效果需時,不及直接動用財政資源來得快捷,故此現階段金融政策已非核心工具,減息也變得「可有可無」!
按照財政部的計劃(有待國會通過),美國政府準備動用七千億元購入「不流動」的按揭證券,並將國債法定上限提升至十一點三萬億元,是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美國最大型的救市方案,據專家估計,最終救市動用的資金可能高達一萬億元,正如布殊總統向美國人解釋,納稅人雖然要承擔巨額金錢,但被迫救市總比出現大規模失業、退休金化為烏有要好!
美國的拯救計劃,是設立新部門專責收購「有毒」的按揭,其作用有如垃圾筒,預計在二年內購入「不流動證券」,包括商住按揭和按揭證券等;至於新部門的資金來源則主要依靠發債,而為了令政府可以增加舉債能力,美國政府需要獲國會同意調高國債法定上限(目前上限定為十點六萬億元)。大量發債意味債券供應增加,美國二年期國庫券上周的價格一度出現十二年來最大的跌幅。為了救市,美國肯定會再次成為高負債國,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國債佔GDP比率曾經一度降至三成(最高曾經達九成),克林頓政府期間更出現過平衡預算,財赤接近消失,三十年國庫券一度成為「歷史」;對美國人來說,國家負債雖然驚人,但未必沒有翻身日子,只要美國仍然獨霸天下,美元仍是國際通行的硬貨幣,美國國債何愁沒有買家。
自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政府救市動用的金額相當驚人:今年二月,布殊總統簽署了一項涉及一千六百八十億元的減稅法案,旨在刺激經濟增長;今年三月,為了拯救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財政部和聯儲局合共斥資二百九十億元;到了七月房利美和房貸美出事,為了阻止按揭風暴擴大,美國政府又投入了三千億元拯救;九月十四日,聯儲局又聯合十大銀行成立了七百億元的「穩定基金」,為面對破產風險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保障;到了上周二,美國政府再向陷入財困的AIG提供八百五十億元緊急貸款;以上一張清單,美國政府已經動用了四千八百四十億元(未計減稅少收一千六百多億),連同稍後通過的七千億元救市方案,美國人總計為這場金融風暴投入的金額已超過一萬億元!單從救市的資金來看,就可以知道金融市場問題何等嚴重,經此一役,不少人對美式投資銀行的營運方式、對金融工具的監管,以至發展中國家是否仍然應該遵從美國呼籲的開放金融市場原則,相信都會提出各種質疑,金融業無可避免會來一次徹底改革!
美國財長保爾森來自華爾街,對投行的所作所為最清楚,以他的經歷,理應堅守「市場自救」原則,杜絕道德風險,但金融風暴一起,保爾森即堅決主張政府救市,更一度被自由派批評為反應過敏。在上月接管兩房時,保爾森曾經說過:我相信市場,但也相信政府應該有其角色。一個原來在華爾街參與興風作浪的主角,現在變身成為打救金融市場的英雄,對美國人來說,這也是一個最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