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高盛大摩轉型 獨立投行壽終

2008年9月23日高盛大摩轉型 獨立投行壽終
投資銀行雄霸金融世界二十多年的時代正式落幕,碩果僅存的兩大美國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均變身成為受聯儲局嚴格監管的銀行控股公司,反映兩大行認為,投資者斷定獨立投行模式已經破產,這個模式沒有前途。
變身銀行控股公司
華爾街五大行半年內「全軍覆沒」,被視為全球金融業逾二十年來最重要的轉變,亦顯示美國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的「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分家」模式徹底結束,以存款作基礎的傳統銀行取代投行,主宰金融界發展。
聯儲局理事會是在上周日晚上九時開會,並通過高盛和大摩轉型成為銀行控股公司的要求。轉型後,高盛和大摩將可使用聯儲局的巨額緊急備用信貸,而且可以發展商業銀行,以存款作為進行投資的資金來源,與花旗集團、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及美聯銀行(Wachovia)等看齊,不再依賴借貸來籌集資金。
將受聯儲局監管
不過,高盛和大摩須要為此付出代價,日後將改由聯儲局監管,意味監管更多和公司須滿足新的資本要求,而且要減少槓桿式借貸。這預料會降低兩間公司的盈利能力,但至少可以讓它們有喘息空間。另外,消息指出,聯儲局希望以此顯示,局方力阻高盛和大摩「雷曼化」,最終破產收場。
這是全球金融業八十年代以來最大變動。當時大摩和貝爾斯登等投行先後上市,而倫敦金融市場則在一九八六年進行大改革。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前主席伊薩克表示,這代表大家之前所認識的華爾街已經完了。CreditSights分析員漢德拉說,存款銀行業是現在唯一的賺錢王道。
北卡羅來納州大學金融教授普拉夫表示,這意味大摩會重新評估與美聯合併的計劃,因為大摩一直希望保持獨立,估計大摩會收購一家市賬率近乎零的銀行。知情人士透露,聯儲局通過轉型要求後,與美聯合併不再是大摩的優先選擇。
美國在一九三三年通過《格拉斯—史特格爾法》(Glass-Steagall Act),下令投行與商業銀行分家。有關法例在一九九九年廢除後,投行和商業銀行仍存在一定分野,但這條界線上周日被徹底打破,金融業回到《格拉斯—史特格爾法》前的局面。
華爾街大行一度為金融業人人羨慕的對象,因為這些公司高層花紅高達七位數字,中層管理人員也有可觀薪津。投資銀行所受的監管極少,透過大膽的投資方式賺大錢,經常利用大量的借貸來增加盈利,支配了業內利潤最可觀的業務,得到傳媒注視的大交易,為各地企業及政府就合併收購、招股上市和業務重組提供意見。不過,這個營運模式在過去數周潰不成軍,因為投資者已經對之信心全失。
在目前制度下,聯儲局是銀行控股公司(即擁有或控制銀行的公司)的主要監管機關,證券公司則交由證券及交易委員會(SEC)負責監管,後者的監管限制相對聯儲局寬鬆。高盛和大摩轉型亦意味SEC前景變得更黯淡,聯儲局影響力則進一步增加